大开元寺

您现在的位置: 河北邢台大开元寺 >> 新闻信息 >> 古刹纪事 >> 大开元寺 >> 正文
法音 ‖ 平常心是道
作者:净 慧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1629 更新时间:2018-12-10 21:17:56

 

法音 ‖ 平常心是道

 

(原文20181112日首发于大开元寺微信公众号)

 


 

不迎不拒提起觉照

 

用功到了念头纯熟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保任这一念清净心,保任这种平常心。

怎么样保任呢?就是要在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中保持不迎不拒的心态。“不迎”就是不去攀缘,“不拒”就是境界来了不要回避,要时时刻刻不失掉觉照。

一旦失掉了觉照就有可能对好的东西去攀缘,对不好的东西加以拒绝。这也就是昨晚所讲的或者是“以万法为侣”,就是去“迎”;或者是“与诸尘作对”,就是“拒”。一迎一拒,我们的心就不是完整的、统一的,就是一个分裂的心了。

修行参禅就是要使我们这颗分裂的心逐步趋向统一和平衡。我们的心和整个的外在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了,那就是一颗平常的心。这个平常的心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、实践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

要保任什么东西呢?就是要保任这颗平常的心,保任我们在用功中所成就了的这种观照。只有把这种观照、觉照保持住,即把有间断的觉照连贯起来,不让妄想杂念介入其中,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不迎不拒,经常提起觉照,所谓念起即觉,觉之即无。因此说,参禅这一法,只要我们真正下决心去实践,真正以最大的决心、最大的毅力去穷参力究,确实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
元朝的高峰禅师曾说过,如果有人放下万缘,穷参猛究,七天不开悟,截取老僧的头去。祖师能发这样的重愿,决不是虚言,因为悟道的圣人是不会说谎欺骗我们众生的。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自己对众生的深切责任感出发的,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古圣先贤的垂教,死心踏地地做功夫。

 

悟后起修度众生

 

功夫相应了,开悟并不是一件难事。相应以后触着碰着就有开悟的可能。《六祖坛经》讲:“迷闻经累劫,悟则刹那间”。各位不要把开悟看成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,看作与我们无缘的事。开悟了并不等于大事了结,开悟以后还要继续修行。开悟只是说我们认识到了一种正确的修行方法。南岳怀让禅师在见六祖时,六祖问他:“什么物,恁么来?”怀让说:“说似一物即不中”。因为一落名言、相状就是分别,所以不能形容。

六祖接着问:“还可修证否?”怀让说:“修证即不无,染污即不得”就是说,一个人开悟了以后,就再不会被染污,但是还要继续修行,开悟以后的修行才是真修,叫做“悟后起修”。

那么,我们普通人,在没有开悟以前的修行和开悟以后的修行两者有什么区别呢?我曾经有一个比喻,我们没有开悟之前好比是处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,也曾听人讲过这屋子里有灯光设施,但是这个黑屋子没有窗户,连一点光线也没有,我们要找到灯光设施的开关非常困难。只能倚着墙、挨着柱头去摸,去寻找。

如果路径比较明白、熟悉,就会顺着墙角,或者顺着柱头去摸。有的人可能对理路不清楚,他在黑屋子的地面上到处去摸,去寻找。挨墙顺柱可能很快就会找到开关,在地面上要找到开关是很困难的,等于是盲修瞎炼。因为从常识来看,真正把开关安在地面上的确实是一种特殊情况(当然也不能说没有)。

一旦找到了这开关,把它打开了,黑屋子顿时就变成了一大光明藏。啊!原来这间屋子是这样光明,这样亮堂。开悟的人就是那找到了且打开了开关的人,从此以后有了光明的照耀,修行就不会再走弯路。他会非常自觉,非常明白修行的理路。

开悟以后为什么还要修行呢?一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烦恼习气要逐步净化逐步消除;二是我们要为度众生而修行,度众生的任务很艰巨,要发广大心,发长远心,度脱一切众生。

修菩萨行的人是“众生无尽,我愿无穷”。既然有这个愿要度众生,要成佛,那么这个修行是永无止息,永不疲倦的。我们既不要把开悟看成高不可攀,也不能把开悟看成轻而易举。只有大死才能大活,不经过大死是大活不了的。所以在没有开悟之前一点也不能放松。修行来不得半点虚假,做不得人情,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功夫。

修行既是一种自我体验,一种受用,也表现于外在的言行。因此说修行既不能自欺,更不能欺人。大家在修行的道路上永远不要停步,特别是在这共修法会中绝对不要放松,应该要抓紧时间,不知疲惫地用功修行。参!

 

       (柏林禅寺第一届禅七法会开示第四讲下)

 

(注:本文选自《柏林禅话》19921023日,小标题为编者所加)


河北邢台大开元寺
网站主办及版权所有 © 2008-2010 河北邢台大开元寺 复制或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版权
联系电话:0319-3061228 E_Mail:xggdb@126.com

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671号

    冀ICP备050103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