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开元寺

您现在的位置: 河北邢台大开元寺 >> 新闻信息 >> 古刹纪事 >> 大开元寺 >> 正文
禅的漫画故事 ‖ 萌萌的十八罗汉都认得你,你可认得他?
作者:桂圆君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1940 更新时间:2019-4-11 16:27:40

 

禅的漫画故事 ‖ 萌萌的十八罗汉都认得你,你可认得他?

 

(原文20190322日首发于大开元寺微信公众号)

 

利生的路径很多。其中,通过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寓教于乐,成为近年来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,如网红“贤二”,老少皆喜。从本期开始,本寺公号新开《禅的漫画故事》栏目,在此栏目中,将通过幽默诙谐、可爱萌态的漫画形象,以漫画配文字的形式,阐释世间觉的慈悲情怀、祖师公案对修行的启发,以及禅对现代人生的另一种助力和解读。

本期刊发的《萌萌的十八罗汉都认得你,你可认得他?》就是采用文字和漫画插图相结合的形式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佛教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十八罗汉的传说和故事吧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,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,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,分局各地弘扬佛法,利益众生。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,至唐末,开始出现十八罗汉,到宋代时,则盛行十八罗汉了。关于十八罗汉的名称,前十六罗汉,皆如《法住记》所载,并无异说。后二位罗汉,则众说纷纭,并不一致。

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笑狮罗汉 --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

梵名 Vajra-putra,原为猎人,因学佛不再杀生,狮子来谢,故有此名。又称罗弗多尊者,此尊者原是一位勇勐的猎人,连狮虎也能猎杀。后出家戒杀,将证得阿罗汉果时,有两只小狮子走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。成道后,他就将这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,故人称“笑狮罗汉”。

据说,他往生以来从不杀生,广积善缘,故此一生无病无痛,并有五穜不死的福力,故又称他为“金刚子”。虽然他有如此神通,但勤修如故,常常静坐终日,端然不动。而且能言善辩,博学强记,通晓经书,能畅说妙法;但他难得说法,往往终日不语。他的师兄,阿难尊者,诧异的问他:“尊者,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,畅说妙法呢。”尊者答到:“话说多了,不一定受人欢迎,尽管你句句值千金,却往往会令人反感。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,希望大家也能如此。”

再妙的法,也需有人真听、真信、真修,才能使其心生法喜。然而世人求佛、拜菩萨、捐钱、作法事、乃至念经忏悔,多半心有所求。但佛法为解脱众生根本烦恼、对治众生根本习气,强调的恰恰是一个“了无所得”的境界。一般大众于佛法若仅为“求名闻利养”、“求平安无灾无病”乃至“求升官发财”,则不但无法解脱烦恼,反而更容易增长业障。试想,“经忏若可赎罪,难道阎王怕和尚?捐钱若能超生,岂非菩萨是贪官?”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过江罗汉 -- 跋陀罗尊者

梵名 Bhadra,过江似蜻蜓点水。又称跋陀罗尊者,身负经卷,东渡传经,跋山涉水,普度众生。梵文“跋陀罗”的意思是“贤”,但这位罗汉当初取名跋陀罗,其实是另有原因的。古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,名叫跋陀罗。此尊者的母亲怀孕临盆,就是在此跋陀罗树下产下的他,因此就为他取名为“跋陀罗”,并将他送去出家。

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就是由此跋陀罗尊者传去的。传说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传播佛法,以此称之为“过江罗汉”。民间也有指“过江罗汉”为西天二十八祖、东土禅宗初祖,达摩大师。相传菩提达摩为了躲避他未来弟子神光(慧可)的追踪,脚踩一根芦苇渡过了长江。而他的弟子神光随后也脚踩一大捆芦苇,但却无论如何都漂浮不起来。日后这则公案也成为了度化神光的一个契机。

除“一苇渡江”,菩提达摩于少林寺面壁静修九年的典故也是无人不晓。祖师“二入四行”的禅法正是以“壁观”法门为中心。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载:“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,外止诸缘,内心无喘,心如墙壁,可以入道,岂不正是坐禅之法。”“壁观”禅法的特点在于“藉教悟宗”,即启发信仰时不离圣教的标准,构成信仰以后教人“不随于文教”,即不再凭藉言教的意思。二入之中以理入为主,行入为助;理入是属于教的理论思考,行入是属于实践,“二入”也就是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。后世佛教以“教外别传,不立文子”为达摩禅法的标志,且因其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,所以禅宗又被称为“佛心宗”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芭蕉罗汉 -- 伐那婆斯尊者

梵名 Vanavasin,因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而得名。又称伐那婆斯尊者,悠闲隐逸,傲视太虚,仙风道骨,超脱凡尘。“伐那婆斯”梵文为“雨”的意思。相传他出生时,雨下得正大,外面的芭蕉树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,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“雨”。他随释迦牟尼出家后,修成罗汉正果,又相传他喜欢在芭蕉树下用功修行,故名芭蕉罗汉。

正所谓“隔窗知夜雨,芭蕉先有声”。可到底此声为芭蕉之声还是雨声,不由得使人想起关于六祖惠能大师的一则禅宗公案:一天,风扬起寺庙的旗幢,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“风动”还是“幢动”。惠能大师说:“非风动,亦非幢动,仁者心动耳。”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沉思罗汉 -- 罗睺罗尊者

梵名 Rahula,佛陀十大弟子中,以密行居首。又称罗睺罗尊者,沉思罗汉的形象特徵为面相丰腴,蚕眉弯曲,秀目圆睁,敦厚凝重的风姿中带有逸秀潇沥的气韵,亦称“罗睺罗多”。他本是佛陀身为太子时与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之子,后跟随佛陀出家,成为以密行成就的佛祖十大弟子之一。“罗睺罗多”是古印度一种星宿的名称。

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遮蔽日月的星(罗睺罗多)所造成的。这位尊者是在月食之时出世,故取名“罗睺罗多”,即以该蔽日月之星而命名。沉思罗汉沉思冥想,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超凡脱俗的真理,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,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。他的沉思,就是获取智慧的因由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布袋罗汉 -- 因揭陀尊者

梵名 Ingata,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。亦称布袋和尚。又称因揭陀尊者,无量寿佛,乾坤寳袋,欢喜如意,其乐陶陶。“因揭陀”相传是古印度的一位捕蛇人,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,他捉蛇是为了让行人不被蛇咬,捉到蛇之后拔去蛇的毒牙而放归深山。因发善心,后随释迦牟尼出家修成正果,于佛前受记,号弥勒,为未来佛。相传他在中国曾显灵,于公元907年五代梁朝时在奉化出现,负一袋抄化。后来在真明三年(公元917年)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: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”说完便消失了。

其实中国的布袋和尚就是契此,又号长汀子,明州奉化(浙江)人,以神异着称的一位高僧,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,故被称为布袋和尚。时人认为其为弥勒化身,此后在中国佛教寺院中所供奉的弥勒菩萨就是依据契此的形象而造。其形象特点为:大笑迎人,代表大慈大悲;肚皮大,代表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。民间常见的造像形式中常有五六个小孩围绕着此尊,代表弥勒菩萨常在五欲六尘(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和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中行大慈悲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 骑象罗汉 -- 迦理迦尊者

梵名 Karika,本是一名驯象师。又称迦理迦尊者,骑象轩昂,诵经朗朗,心怀众生,目及四方。“象”的梵文名“迦理”,“迦理迦”即“骑象人”之意。“象”也是佛法的象徵,用来比喻佛法像大象一样威力大,耐劳又能致远。迦理迦尊者本是古印度的一位驯象师,后出家修行而成正果,故名“骑象罗汉”。

说到大象,除代表六度波罗蜜的普贤菩萨坐骑“六牙白象”,就不得不提印度教的“象头神”。相传,印度教神话里面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生了个儿子叫“迦尼沙”,在满月的时候忘了请土星神参加,结果土星神砍掉了迦尼沙的头颅。湿婆神让自己的侍者,牛头神南丁,去找个头来,他一眼就看上了天王因陀罗的坐骑大象的头,在与因陀罗大战一场后,终于砍下了大象的头,并安在了迦尼沙的脖子上,这就是象头神的来历。

象头神象徵财富、智慧、权力、健康、成功。所以在印度民间供奉许多象头神的神像。在泰国许多高僧都有开光象神佛牌。佩带象神佛牌,只要诚心祈求,可以排除一切困难,让佩带者有大智慧,并且可以带来无比的好运跟祝福。驯象罗汉在此可以理解为驯服障碍而亲近佛道之意。(上)

 

河北邢台大开元寺
网站主办及版权所有 © 2008-2010 河北邢台大开元寺 复制或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版权
联系电话:0319-3061228 E_Mail:xggdb@126.com

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671号

    冀ICP备050103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