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开元寺

您现在的位置: 河北邢台大开元寺 >> 新闻信息 >> 古刹纪事 >> 大开元寺 >> 正文
禅的漫画故事 ‖ 萌萌的十八罗汉都认得你,你可认得他?
作者:桂圆君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3874 更新时间:2019-4-12 9:45:07

 

禅的漫画故事 ‖ 萌萌的十八罗汉都认得你,你可认得他?

 

(原文20190405日首发于大开元寺微信公众号)

 

憨态可掬,线条流畅的萌萌十八罗汉都认得你,但你可认得他?快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佛教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十八罗汉的传说和故事吧。

 

“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,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,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,分局各地弘扬佛法,利益众生。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,至唐末,开始出现十八罗汉;到宋代时,则盛行十八罗汉了。关于十八罗汉的名称,前十六罗汉,皆如《法住记》所载,并无异说。后二位罗汉,则众说纷纭,并不一致。”

 


 探手罗汉 - - 半托迦尊者

梵名 Panthaka,因打坐完常将手举起伸懒腰,故而得名。又称半托迦尊者,安悠自在,呵欠伸腰,神志灵通,自得其乐。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半遮罗之子。据《珂哩底母经》所述:「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,名“婆多”,北方犍陀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“半遮罗”,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,于是指腹为婚。婆多生女,半遮罗生子,即为半托迦。半托迦后来随释迦牟尼出家修成正果,也度化婆多的女儿成道。」他被称为“探手罗汉”,全因他打坐时常用“半趺迦坐”法,此法是将一腿架于另一腿上,即“单盘膝法”。打坐完毕,将双手上擧,长呼一口气。

“打坐”并非佛家所独有。若从宗教及养生的角度归纳,光是打坐的方法可能就不止百种之多。但究其根本,皆是以打坐的行为现象使人“静极生定”,进而达到修心养性、修身健体的作用。现代人在认识上通常有个误区,认为打坐就是修禅,修禅即为佛道。这种认知恰恰是“倒果为因”,“禅”只是修习佛道的诸多法门之一,而“打坐”不过也只是可以帮助进入“禅定”的有效方法之一。“坐”而生“静”,“静”而生“定”,“定”而生“慧”的过程非“真修实证”而不能体会。至于那个境界到底是怎样,正如玄奘大师所说: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

 


坐鹿罗汉 - -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,又名宾头卢尊者。

梵名 Pindola-bharadvaja,又称宾度跋罗多尊者,亦称宾度跋罗堕阁,曾乘鹿入皇宫劝谕国王学佛修行。

“宾度罗”是印度十八姓之一,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,“跋罗堕阁”是名。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,权倾一国,但他后来发心去做和尚。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,他怕国王固执,遂遁入深山修行。有一日,皇宫前出现了一名骑鹿的和尚,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,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。国王亲自出来接他入宫,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,问他是否回来做官。他说回来是想劝导国王出家,并用种种比喻,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,阐述众生烦恼之根源,后来国王果真让太子随他出家。

自古有云:“修佛乃大丈夫事,非帝王将相所能及”。纵观历史,能有几人为修佛成道而舍弃大权贵之身。相反,越是大权贵者,其妄想、分别、执着越严重。因此,所拥有的权力越大,造下的业果也越大,多为大恶业,少为大善业,果报皆不可思量,即便是现世之应也是说到即到。乃至今日世界,众生皆为酒、色、财、气所扰,殊不知酒是断肠的毒药、色是惹祸的根苗、财是下山的勐虎、气是杀人的钢刀。到头来,不论出身贵贱,色身尽灭时,也不知此一生“为谁辛苦为谁忙”,终落得轮回于六道的同样结果。

 


开心罗汉 - - 戍博迦尊者

梵名 Svaka,曾袒露其心,使人觉之佛于心中。又称戌博迦尊者,开心见佛,各显神通,相互比莫,佛力无穷。戌博迦尊者,传言即于唐玄宗开元四年(公元716年)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。他本是中天竺国王之太子,国王立他为储君,他的弟弟因而作乱。他立即对弟弟说:“你来做皇帝,我去出家。”他的弟弟不信,他又说:“我的心中只有佛,你不信,看看吧。”说也奇怪,他打开衣服,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,因此才相信他,并不再作乱。

心中有佛本无需示人,然此世间执着于现象之人众多,无奈之下有时只能以现象示之。其实,往往有现象的不一定“真”、没现象的不一定“假”。“真”与“假”本为心所造,并非实有,其实都是了无可得的。正如《红楼梦》中所表:「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」但在行菩萨道时,必要的“示现”不是为炫耀或证明,只是为随缘度众的善巧方便,随顺众生的根本佛性使其心生真正的法喜快乐。

 


托塔罗汉 - - 苏频陀尊者

梵名 Suvinda,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,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。又称苏频陀尊者,七层宝塔,佛法通灵,威而不怒,道行超群。塔,是取梵文“塔婆”一词的第一个音而译造的汉字。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,中国是没有塔的,也没有“塔”字,翻译佛经时特造此字。佛教中的塔,本是载佛骨的器具,后来也就成为了佛的象徵。此苏频陀尊者已修得“五神通”,又修到“非想非非想定”。他为了纪念释迦牟尼,特地把佛塔随身携带,作为佛祖常在之意。

“五神通”指“修四根本淨虑”所得的五种不可思议的神力,分别为: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身如意通。此“五通”加上“漏尽通”则成“六通”。“五通”通于凡圣,“漏尽通”唯无学圣者所得。《菩萨处胎经》中有一偈:“凡夫所得通,犹如诸飞鸟,有近亦有远,不离生死道。佛通无碍法,真实无垢秽,念则到十方,往返不疲倦,以慈念众生,得通无挂碍。仙人五通慧,转退不成就,我通坚固法,要入涅槃门。”佛法之根本在于“修心”,“神通”只不过是修心的必然结果,是自然而然的现象。若仅以修神通为目的,则是“舍本求末”、“倒果为因”,不但与佛法背道而驰,而且更加重自身之颠倒妄想。

 

 

降龙罗汉 - - 迦叶尊者

梵名 Kasyapa,又称庆友尊者,降龙罗汉即是「迦叶尊者」,传说曾降伏恶龙。据说曾经降世于一凡人身上,该人就是济公。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没那竭国,将佛经藏于龙宫。后来一罗汉降伏了龙王取回经卷,被人称为“降龙尊者”。在《济公外传》中,相传济公就是降龙罗汉的转世,其本为佛祖座下的弟子,法力无边,助佛祖降龙服魔,立下不少奇功。但他修炼几百年,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,于是求教观音菩萨,得知七世尘缘未了,便下凡普度众生,了结未了之缘。

前十六位罗汉即《法住记》中所列之十六罗汉名,但在民间新增补了两位罗汉,即第十七位是“庆友尊者”,也就是《法住记》的作者;第十八位是“宾头卢尊者”,这与第一位“宾度罗尊者”其实是同一尊,只不过一个用全称、一个用尊称而已。后来,宋代志盘在《佛祖统计·卷三十三》中提出新见解,认为第十七尊应为迦叶尊者,第十八尊应为君徒钵叹尊者,也就是“四大罗汉”中不在十六罗汉中的那两位。

十六罗汉变“十八”,其实只是在不影响佛法教义的基础上顺应民俗所取的“数理之变”。十八罗汉形象由唐末开始,直到宋代盛行,与中国民间文化中对“十八”的传统偏好有关。庆友尊者及其弟子著作了佛教经典《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》( 简称《法住记》),后由唐玄奘译为汉文。庆友尊者在《法住记》中首次为大小乘佛教进行了分类。又将「十六罗汉」的法名和道场告诉大众。从此佛教徒对「十六罗汉」的崇拜逐渐普遍。

 


伏虎罗汉 - - 弥勒尊者

梵名 Maitreya,曾降伏过猛虎。又称宾头卢尊者,伏虎罗汉即是「弥勒尊者」,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勐虎因肚子饿而长啸。伏虎尊者慈悲,将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,时间一长,勐虎就被驯服了,还常侍左右。中国佛教史上也有遇安禅师于浙江省温州仙岩伏虎的记载,后人在此地建伏虎寺以证此传说。除此之外,还有位于安徽省庐江县的冶父山伏虎寺,以及峨眉山伏虎寺;其传说也皆与得道高僧伏虎有关。

清乾隆皇帝和章嘉国师认为“十八罗汉”中最后两尊,一为迦叶尊者,即降龙罗汉;另为弥勒尊者,即伏虎罗汉。皇帝钦定,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。但在藏传佛教中,第十七位罗汉为释迦牟尼的母亲,摩耶夫人,第十八位罗汉为弥勒。“十八罗汉”取代了“十六罗汉”在中国民间乃至官方的影响越来越大。

位于小乘佛教中心的泰国,始建于1994年的“帕朗塔布寺”,俗称“虎庙”。寺中至今有十七只勐虎与僧人同吃同住,领受佛法教化。由此可见,伏虎罗汉的传说并非来自于杜撰传说。三界内外之众生皆有佛性,也皆可成佛;且越是刚强的众生,越需要大慈悲力感之、化之、引之、度之。不舍一众生,才是佛法慈悲广大之处。(下)

 

河北邢台大开元寺
网站主办及版权所有 © 2008-2010 河北邢台大开元寺 复制或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版权
联系电话:0319-3061228 E_Mail:xggdb@126.com

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671号

    冀ICP备050103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