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开元寺

您现在的位置: 河北邢台大开元寺 >> 新闻信息 >> 古刹纪事 >> 大开元寺 >> 正文
走近禅七 ‖ 默照:绝言绝虑 —— 邢台大开元寺第七届禅七法会开示(15)
作者:明 憨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1152 更新时间:2020-1-29 21:01:04

 

走近禅七 ‖ 默照:绝言绝虑 —— 邢台大开元寺第七届禅七法会开示(15

 

(原文20200127日首发于大开元寺微信公众号)

 


 

默照禅

 

各位同修,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默照禅。默照禅是宏智正觉禅师提出来的,就是默照时没有分别的念头,默照同时。

默照禅可以说起源于达摩祖师。达摩祖师九年、十年面壁而坐,终日默然。昨天给大家介绍了,默然不是无事、而是忘言的状态。三祖僧璨大师也形容过默照的状态,叫绝言绝虑,绝言就是没法表述,绝虑就是没法思虑,绝言绝虑就是不可说的意思。后来曹洞宗传到日本,道元禅师可以说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师,他更进一步提出只管打坐,身心脱落。这也是默照禅的进一步发挥。

什么是身心脱落?我们禅里边还有句话叫桶底脱落。这个桶无论是装水的,还是装粮食的,桶底要是掉下来了,这个桶里边还能有水吗?还有粮食吗?那么究竟什么是桶底脱落呢?《金刚经》里边讲佛陀五百世做忍辱仙人,在歌利王割截他身体的时候怎么样呢?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这个无四相的状态可以说就是桶底脱落,就是身心脱落。我们打坐的时候腿疼、腰疼,这是身心脱落吗?是桶底脱落吗?是无四相吗?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参、去用功。

永嘉禅师在《禅宗永嘉集》提出用功的四句口诀:“惺惺寂寂是,无记寂寂非;寂寂惺惺是,妄想惺惺非。”“惺惺寂寂是”,惺惺就是觉照,对治昏沉,寂寂就是止,对治妄想、掉举,惺惺寂寂就是既要惺惺又要寂寂。“无记寂寂非”,无记就是没有觉照的状态,就是昏暗,既不是善业又不是恶业,处在糊里糊涂中。虽然你寂寂,是无记寂寂,就不对。“妄想惺惺非”,虽然是惺惺,是妄想惺惺,也不对。只有惺惺寂寂、寂寂惺惺的状态才是正确的。这里的寂寂惺惺讲的就是止观。寂是止,惺是观,寂是定,惺是慧,用止观和定慧来对治妄想攀缘和昏沉无记。

宏智正觉禅师在《坐禅箴》中有一句话,叫“不触事而知,不对缘而照”。“不触事而知”,有事无事都是事,有念无念都是执著,但是心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触有事,不触无事,“不触事”就是讲默,“而知”是照。“不对缘而照”,缘,是指境界,外境界是对身外环境产生的心理现象,内境界是自己内心的回忆、记忆、猜测、推敲、思考等。既不缘外境,也不缘内境,而境界是清楚明了,如同镜子照物,在镜子前出现的任何东西,均被映到镜中。此处指心就像一面镜子,有照的功能。但是,对一切现象没有分别执著。

不妨举例来引发大家的思考。我们都知道《楞严经》中,佛让罗睺罗去敲钟,罗睺罗就敲了一锤钟,等钟声消散后,佛就问大众:“闻否?”大众都说:“闻。”听到了就是闻。后来,佛又暗示罗睺罗,说你还去敲,罗睺罗领会佛的意思,到敲钟那儿转了一圈就回来了,佛再问大家:“闻否?”大家说:“不闻。”你没闻到钟声,但你的闻性不管有钟声、没钟声都是一样的。就跟这个录音笔一样,讲话时在录音,没讲话时还是在那里录,录音的功能是常在的。

“不触事而知,不对缘而照”,怎么理解?很深奥难懂。希望借助《楞严经》里闻钟这个公案以及录音笔的例子能对大家有一点启发。我们不妨来参这句话,“不触事而知,不对缘而照”。

20191225

 

 

河北邢台大开元寺
网站主办及版权所有 © 2008-2010 河北邢台大开元寺 复制或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版权
联系电话:0319-3061228 E_Mail:xggdb@126.com

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671号

    冀ICP备050103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