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刹春秋

您现在的位置: 河北邢台大开元寺 >> 梵刹春秋 >> 正文
邢台大开元寺—名人篇
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点滴斋 点击数:12783 更新时间:2010-7-6 22:11:38

  李百药(公元565-648年),字重规,安平(今河北安平)人,唐初史学家。其父李德林隋时任内史令,曾编撰《齐史》。他在隋时任太子舍人、建安郡丞等职。隋末农民大起义时,他辗转于李子通、杜伏威营中。唐时,任中书舍人、散骑常侍等职。授命修订五礼、律令。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奉诏撰修《齐书》。他根据父亲的旧搞,兼采他书,历经十年,修成《齐书》五十卷。现称为《北齐书》,为二十四史之一。

     大业四年(公元608年)在邢州为《文帝舍利塔碑》撰文。

     宋 鼎 唐代人,生卒年不详,元传。唐明皇时任襄州刺史、兵部侍郎,在《全唐诗》有《赠张丞相》和《酬故人还山》二首,天宝四年,宋鼎礼请神会入东京洛阳住持荷泽寺。

        天宝七年、天宝十一年两次受神会大师请求为《能大师碑》《曹溪能大师碑》撰文,并勒石立碑于邢州开元寺内。别有一说,碑文应为王维所撰,待考。

     史惟则 名浩,字惟则。唐代人,(生卒年不详)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玄宗时至殿中侍御史,人称史御史。宋陈思《书小史》称其隶书“迫近钟书,发笔方广,字形俊美亦为时重。又善篆籀、飞白”,赵明诚评其书法说:“老劲庄严,此书骨力参以和缓之致。”与韩则木、蔡有邻、李潮并称唐隶四大家。

        唐天宝十一年(公元752年)在邢州开元寺为《能大师碑》作八分书。传世有《大智禅师碑》等。

     晁咏之(公元1055—1110年),字之道,济州鉅野人,晁补之之从弟。约生于宋仁宗至和中,卒于徽宗崇宁末,年五十二岁。以荫入官。调扬州司法参军,未上。时苏轼守扬州,补之悴州事,以其诗文献轼。轼叹为奇才。复举进士,又举宏词,为河中教授。元符末,(公元1100年)应诏上书论事,罢官。后为京兆府司录事。秩满,提点崇福宫,卒。咏之着有文集五十卷,《宋史本传》传于世。

     大观四年十月(公元1110年)在邢州开元寺为《敕赐开元寺圆照塔记》书丹。

     刘秉忠(公元1216――1274年),元代政治家。初名侃。字仲晦。号藏春散人。邢台贾村人。原籍瑞州(今江西高安)。蒙古王朝灭金后,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,不久就归隐武安山,不久从天宁寺虚照禅师,法名子聪。后从海云印简禅师入见元世祖忽必烈,推荐为藩王忽必烈的幕府。刘秉忠博学多能,善於出谋划策,深受忽必烈重视。1250年,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,提出:“治乱之道,系乎天而由乎人”,“以马上取天下,不可以马上治”。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,建立制度。他的主张受到忽必烈重视和采用,忽必烈称帝,刘秉忠受命制定各项制度,接受刘秉忠的建议以“元”为国号,并主持了元大都和陪都上都的建设。至元元年(1264),忽必烈命子聪还俗,复刘氏姓,赐名秉忠,授光禄大夫、太保、参领中书省事、同知枢密院事。至元八年,至元十一年八月(公元1274年),刘秉忠去世。刘秉忠长於诗词,作品有《藏春集》六卷传世。

     1249年,刘秉忠上奏忽必烈请旨赐开元寺为“大开元寺”,并在开元寺起资戒坛大会。元至元十五年(公元1278年),在邢州开元寺观音殿前为刘秉忠立《常山王看转藏经记》碑。

     史天泽 (公元1202—1275年),元朝名将。字润甫。永清(今属河北)人。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蒙古。后灭金伐宋,功勋卓著,为蒙元军夺取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。始祖忽必烈即位后,官拜中书右丞相。公元1249年期间,史天泽与刘秉忠、宣政院使答失蛮“以次提调”总管邢州大开元寺。

     刘仲尹 金代文学家。字致居,号龙山。盖州(今辽宁盖县)人,后徙沃州(今河北赵县)。一说辽阳(今属辽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其活动年代约在熙宗、海陵世宗朝。家世豪富,勤奋好学。海陵炀王正隆二年(公元1157年)进士。历官潞州节度副使,后召为都水监丞。

     传世作品有诗、词二类。诗风师承黄庭坚和江西诗派,写景抒情有一定特色。现存诗反映生活的范围很狭窄,咏梅花、牡丹、酴□等的作品占大半,其余也多是闲适诗。

     金大定五年八在邢州开元寺为《修开元寺圆照塔记》碑撰文。

     赵孟頫(公元1254-1322年)字子昂,自号松雪道人,宋太祖十一世孙,秦王德芳之后,孟坚从弟。因赐第居湖州,故为湖州人。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博士上四年应召到大都(今北京市)。幼聪明,读书过目成诵。诗文清远。工书、篆籀、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书、无不冠绝。在邢州分别为天宁寺碑和虚照禅师塔铭书写碑文。

     郭 贯 字安道,书法家,保定(今河北保定)人。元延祐二年(公元1315年)拜中书参知政事,至治元年(公元1321年)官至集贤大学士,追封蔡国公,谥文宪。精于篆、籀,元代时期的册宝碑额,多出其手。在邢州为《天宁寺虚照禅师明公塔铭》篆写碑额。

     陈庭实 元代著名诗人,官居儒学提举。在邢州为《天宁寺虚照禅师明公塔铭》撰文。

     刘百熙 元代人,元文字家,诗人。初名骃,字梦骥,后改今名,字梦吉,号静修。雄州容城(河北徐水)人。至元十九年(公元1282年),诏授右赞善大夫,未几,母疾辞归。1291年,召为集贤学士,以疾固辞。在邢州为《开元寺万安恩公塔铭》撰文并书家碑文。

     王 磐 字文炳,号鹿庵,广平永年人。(公元1202-1293年)正大四年进士,授归德府录事判官,未赴。金末,避兵至淮襄,仕宋为议事官。宋端平三年,襄阳兵变,北归河内。东平严实兴学养士,迎以为师,教授生徒,遂居东平二十年。蒙古中统元年,官益都路宣抚副使。为益都行省李璮延致静州。璮谋叛败,入朝拜翰林直学士,同修国史。出为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,复入翰林。与定仪制,整肃朝廷之礼。议事之际数言前代用人法。“二十从政,七十致仕,所以资其材力,闵其衰老,养其廉耻之心;而今入仕者不限年,老病者不能退,甚为不可。”元至元三十年卒,年九十二。尝着有《鹿庵集》。其文冲粹典雅,不尚尖新隐僻,诗闲逸豪迈,不拘一律。持文柄二十余年,时望甚高。在邢州为《资戒坛碑》撰文。

     耶律铸(公元1221-1285年)元代诗人,书法家。字成仲,号双溪。义州弘政(辽宁义县)人。契丹王族后裔,耶律楚材之子。担任过中书左丞相等重要职务,主张“以儒治国”,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代有着重要的影响。着有诗集《双溪醉隐集》。在邢州为《资戒坛碑》碑篆写碑额。

     王思廉(公元1238-1320年)字仲常,获鹿人。生于元太宗十年,年八十三岁。幼年好问,至元十年,(公元1273年)世祖召见,颇见优待,累迁典瑞太监。尝建议柬宫“殿下府中宜建学,宫俾左右近侍常亲正学,必能裨辅明德”太子深以为是,官终正奉大夫,卒谧文恭。思廉能诗,颇为当时文人所重。在邢州为《安慈博化大士安万恩公碑》撰文并书写碑文。

     赵安世 元代书法家。官居御史中丞。在邢州为大开元寺《开元寺万安恩公塔铭》篆写碑额。

     商 挺 字孟卿,一作梦卿,晚年自号左山老人。曹州济阴(今山东曹县)人。曲家商正叔之侄。金末曾北走依赵天锡,与元好问、杨奂交游。严实居东平,聘为诸子师,后辟经历,出为曹州判官。杨惟中宣抚关中,挺从为郎中。明年,升宣抚副使。中统元年(公元1260年)为陕西、四川宣抚副使,后佥四川行省事,擢参知政事,行四川枢密院事。至元元年(公元1264年),入拜参知政事,六年(公元1269年),同佥枢密院事,累迁枢密副使。后因事系狱,俄出。二十五年(公元1288年)卒。《元史》有传。商挺工诗善书,尤长隶书,尝着诗千余篇。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将其列于“词林英杰”一百五十人之中。在邢州为《资戒坛碑》碑书写碑文。

     王 恽(公元1227-1304年),字仲谋,号秋涧,卫州汲县(今属河南省)人。《元史》有传。中统元年(公元1260年)姚枢宣抚东平,辟王恽为详仪官,擢为中书省详定官。二年春转翰林修撰,同知制诰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世祖至元五年(公元1268年)迁御史台,后拜监察御使,九年授承直郎,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,二十九年授翰林学士、嘉议大夫。元贞元年(公元1295年)加通政大夫知制诰,同修国史。大德八年(公元1304年)卒,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,追封太原郡公,谥文定。着有《相鉴》五十卷,《汲郡志》十五卷,《秋涧先生大全集》一百卷。王恽为元好问弟子,为文不蹈袭前人,独步当时。其书法遒婉,与东鲁王博文、渤海王旭齐。在邢州为《重修普门塔记》碑撰文。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河北邢台大开元寺
    网站主办及版权所有 © 2008-2010 河北邢台大开元寺 复制或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版权
    联系电话:0319-3061228 E_Mail:xggdb@126.com

   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671号

        冀ICP备050103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