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开元寺

您现在的位置: 河北邢台大开元寺 >> 新闻信息 >> 古刹纪事 >> 大开元寺 >> 正文
法音 ‖ 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
作者:明海/文 …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1203 更新时间:2019-12-15 8:54:49

 

法音 ‖ 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

 

(原文20191202日首发于大开元寺微信公众号)

 



出入绵绵若存若亡

 

四、调息。调息才是修习禅定最关键的部分。所谓息,就是呼吸,一呼一吸,是为一息。息有四种状态,即息有四相。息的四相就是风、喘、气、息。呼吸出入有声,是为风相;呼吸出入无声,但是结滞不通,呼吸不顺畅,是为喘相;呼吸出入无声也无结,但是出入不细,很粗,是为气相,这三种状态都是息的不调之相。息不调而坐,则病患易生,心识难定。

如要调治,需用三个方法:一、下著安心。二、放松身体各个部分。放松的状态是什么呢?就像出生不久的小孩,全身柔软如棉,全身软绵绵的,没有一点僵硬的感觉。三、观想气遍毛孔,出入通行无碍,这样就可以使气息慢慢调到息相。气息调好了,修习禅定就不会产生疾病,容易进入禅定。

何谓息调相呢?就要使呼吸不声、不结、不粗。有声音就是风相;有结滞就是喘相;出入气粗就是气相;“出入绵绵,若存若亡,资神安隐,情抱悦豫”,这就是息的相状。息从鼻孔出来进去,是绵绵的,很软、很细、很松,绵绵,一点间隔都没有,出入很顺畅,“出入绵绵,若存若亡”。实际上就是若有若无,心神安稳,没有瞌睡,又没有妄想,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,这就是息的状态。总的来说,“守风则散,守喘则结,守气则劳,守息则定”。

息的状态,就是不涩不滑,常令平和。久参的人,心神愉悦,安安稳稳,出入息无声。气息微微,若存若亡,身心健康,其效果就不是吃十全大补丸所能比拟。所以说,调息不仅是修习禅定的关键,对促进身体健康,抵御疲劳,精神焕发,也有极大的作用。

 

调伏乱想不令越逸

       

五、调心。调饮食、调睡眠、调身、调息,然后是调心。所谓调心,就是“调伏乱想,不令越逸,不浮不沉,不宽不急,四相相合,谓之调心”。“不浮不沉,不宽不急”这叫四相。不浮,心神安适,一心系念所修法门,没有杂念、妄想;不沉,心念清明,端身正意,没有昏沉;不宽,心志专一,忆念分明;不急,身心轻安,气息调柔,宽放其心,不求速效,水到渠成。不沉不浮,不急不宽,是调心的要点。这四方面都恰到好处,就容易入定,使身心健康有益无损,那就是调心的要求。

调五事当中,以调身、调息为要务,又以调心为目的。也可以说调五事就是为了调心。心调好了,才能进入禅定状态,因此调五事就是为进入禅定打基础。

要而言之,初习禅定者以坐为主要形式,如何坐得安稳,至关重要。在坐稳以后,首先要吐三口气,观想身体内部所有的浊气,通过口腔吐出来。然后就要练习用鼻孔出气,用鼻孔呼吸,不要用口呼吸。

下坐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,首先两手搓热,以两手心捂住两眼,让体内的温度,通过全身毛孔自然地释放。这个时候,眼睛不要睁开,不要东张西望,连续搓三次,捂三次,再睁开眼睛。眼睛睁开以后,慢慢放下腿子,用两手来回搓一搓、揉一揉,使气血流通。特别是年老的人,不要猛然就站起来,要慢慢地起身。年老的人在自己家里打坐,要有一个适合打坐用的凳子,不要直接坐在地板上。因为直接坐在地板上起来很费劲,搞得不好摔一跤,那就麻烦了。

下坐一定要慢慢地站起来,腿要多伸一下,不要在腿子还麻痹的时候就一下子站起来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。这些都是属于身的要求。还要注意的是入坐时身心是从粗到细,比如说身体是活动的,不要一下子收紧起来;意念是浮动的,也要让妄想慢慢地减少。气息很粗,从风到喘,从喘到气,从气到息,这都是从粗到细,从粗心到细心,这是入坐时的状态。下坐的状态则相反,是从细到粗,慢慢地、逐步地使身心从定境中退出来。

打坐也有个时间要求,不能太短,时间太短了没有效果。开始练习的时候,不妨十五分钟左右,练到一次能坐四十五分钟,那就有些效果。一坐不到四十五分钟,整个身体的血液、血脉都调整不过来,不管是禅定的效果,还是健康的效果,一坐不到四十五分钟都显示不出来。在打坐时间上还有第二点要求,就是每天坚持在同一时间打坐,比如说每天早上都是七点钟打坐,或者是六点钟打坐,每天坚持这个时间入坐。不要今天是五点,明天是十点,后天是八点,这样会使人的生物钟混乱,打坐的效果就差。

时间的第三点要求,就是不要在子午时打坐,晚间的十一点到凌晨的一点是子时,这个时间不要坐;中午的十一点到下午的一点是午时。子午时是天地阴阳大交换的时候,人是个小宇宙。人的宇宙在子午时和天地呼应,人在此时要休息,在这个宇宙交换、阴阳交换的时候休息最好。

 

五法不缺功夫日进

 

第五,行五法。何谓五法,第一欲,第二精进,第三念,第四巧慧,第五一心。此五法不缺,功夫日进。所谓欲者,就是行者在修禅的时候,经常要有一种要求,要求每天有进步,要求从欲界慢慢修欲界定,修欲界的未到地定,然后进入色界,进入无色界,就是要有这个要求,有这种愿望。

所谓精进,就是身精进与心精进。修十二头陀行是为身精进;修头陀行,心不放逸,便是具足心精进。身心精进,能得三乘圣果,何况世间禅定。所谓念者,就是要念欲界不干净,希望能够脱离欲界,逐步增强定力进到色界;到了色界还有色的质碍,还是不得自由自在,还要进入无色界;进入到无色界还有想,还要进入“受想灭”,那就是世间禅定的最高境界,“受想灭”是世间禅定,不是出世间禅定。所谓巧慧者,就是弃舍欲界而取初禅的智慧。思维欲界的快乐有形有像,是暂时的,初禅的快乐,就胜过欲界的快乐。所谓一心者,行者善用巧慧筹量,用心无谬,即应专心守一而行,故名一心。

今天所讲的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,一共五五二十五件事,所谓具五缘、诃五欲、弃五盖、调五法、行五法,在进修禅定之前,要预知和预习这二十五个方法、方便,方可顺利进修禅定。所讲甚为粗略,欲知详细内容,必须研读天台智者大师所著《释禅波罗蜜》等书。

 

(连载完)   

 

(注:本文选自《真际禅话》200618日,小标题为编者所加)

 

河北邢台大开元寺
网站主办及版权所有 © 2008-2010 河北邢台大开元寺 复制或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版权
联系电话:0319-3061228 E_Mail:xggdb@126.com

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671号

    冀ICP备05010389号-1